文章简介: 原标题:减肥?小心骨质疏松症!
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形容纤细身体给人以美感,殊不知,骨质疏松早已盯上窈窕的“瘦人”。
一些年轻人以瘦为美,过度节食,长此以往,体内的脂
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形容纤细身体给人以美感,殊不知,骨质疏松早已盯上窈窕的“瘦人”。
一些年轻人以瘦为美,过度节食,长此以往,体内的脂肪消耗殆尽,中年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。
一些中老年人,三高(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压),而过度节食,体重指数长期处于超低水平,也成为骨质疏松的危险人群。也就是说,瘦人,尤其“小老太太”、“苗条大妈”,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明显大于正常体型者。
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示,体重因素是影响人体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,体重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是反比的关系。
也就是说,体重相对重的人,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可能性小。
反之,体重过轻,体型纤细者,骨质疏松症和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。
人的胖瘦不是用“体重”来衡量,因为每个人的体重与性别、年龄、身高等许多要因素有关,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。
所以,人们用“体重指数”替代“体重”指标来判断人的胖瘦。
首先要测量出身高(米)和体重(千克),然后用下面公式计算出自己的“体重指数”。
体重指数< 20 为低体重
体重指数 20-24 为正常体重
体重指数> 20 为超重或肥胖体重。
研究表明:低体重指数人群是患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。体重指数越低,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越大。为啥“瘦人”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?
1、“瘦人”体内脂肪组织比正常体重指数的人少
体内脂肪的减少意味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,而雌激素是影响人体内钙吸收的主要激素。雌激素的减少使人体内钙吸收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,不利于增加骨密度,容易出现骨质疏松。
2、通常饮食摄入较少
尤其肉类等动物蛋白和含钙量较高的奶制品摄入量明显不足,造成骨骼代谢所需的“原材料”如:钙、磷、微量元素、蛋白质等严重不足,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。
3、关于低体重状态
导致自身骨骼上所受到的压力减小。而人体骨骼的受力状态直接影响骨的密度和强度。当骨骼承受压力增加,有利于血液中的钙离子向骨骼聚集,骨密度增加。
反之,如果骨骼上的压力减少,钙丢失增加,骨密度减少,出现骨质疏松现象。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1、适当增加体重
人体内适量的脂肪对于保持代谢平衡,增强免疫力起重要作用。
2、从饮食摄入环节入手
适当日常饮食中肉类、蛋类、奶制品、豆制品的食入量,同时注意饮食构成的平衡,提倡动物蛋白、海产品、牛奶及奶制品、豆制品、绿叶蔬菜均衡摄入。
做到不偏食,不挑食,不素食,不暴饮暴食,不过度节食。
3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。
戒酒,戒烟,少饮浓茶、浓咖啡,少喝碳酸饮料。
4、坚持运动和体育锻炼
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,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,并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。
由于体重偏轻,骨骼上承受压力相对小,建议选择以产生垂直力为特点的运动方式。
年轻者可选择跑步、登山、球类、较长距离行走等运动方式。
年长者,或骨质疏松较重者,可选择慢走、慢跑、原地踏步、运动跳跃、踮脚等以身体上下运动为特征的运动方式。
5、多种方式补钙、补充维生素D
通过补钙,可以部分缓体内缺钙状况。补钙首选方式是喝牛奶。
一杯牛奶(200毫升计算)含钙大约240毫克钙。坚持每日饮1-2杯牛奶,可以有效缓解体内缺钙状态。
维生素D有利于食物中的钙在肠道中被吸收,同时“帮助”血液中钙向骨骼聚集。
所以补钙的同时别忽视补充维生素D。
作者:臧欣(骨一科)
编辑:丁丁
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原创出品。
<iframe style="width:507px;height:349px;" src="https://v.qq.com/iframe/preview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v1356z09w8r" data-src="https://v.qq.com/iframe/preview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v1356z09w8r" allowfullscreen=""> </iframe>